当时我不能证明结论的正确,也不能否定结论。这下可把我难住了。但我心里依然是高兴的。如果这结论真的成立,我的学生就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定理,如果不成立,他也是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对质数的知识他掌握的比我还多了,他教给了我检验一个质数的方法。但是这个规律能否成立呢?这可真成了一个难题! 我说你:“你再上网查一查,我也再想一想,不行的话,过两天珠海有个全国数学课程试验研讨会,我参加时,再请教有关专家。”在珠海的会议上一位来自山东的专家解开了我的谜团,他说:“早在17世纪,巴黎的僧侣马林?梅森(Marin Mersenne)曾断言267-1是质数,这就是著名的梅森猜想,在其后的250年内未曾引起过异议。时间到了1903年,在美国数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哥伦比亚大学的弗兰克?纳尔逊?科尔(Frank Nelson Cole)以"论大数的因式分解"为题作了一场报告,只用计算的方法就推翻了这个猜想,搞垮了这座250年的数学大厦。”这说明孔秋强也有与梅森类似的猜想。著名的梅森猜想历经250年才被否定,虽然孔秋强的发现如同梅森猜想一样最终被否定,但是他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索的精神是多么可贵!他能自主经历一场与数学大家一样的思维探索过程又是多么令人惊喜!